回帖:【原创】业余无线电制作曾是我中学时期的快乐
自从重返业余无线电后,HAM们所玩内容真是让人有感而发,使我经常回忆起少年时代自己对无线电技术的忠爱。往事回首呈现在历目之中;记忆流逝又在岁月中拾起。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一段快乐的时光,今日记述,也许就是对那段美好时光的留恋吧!
说起玩无线电,那还要追寻到我12岁上小学6年级时,受同院同学哥哥的影响,学着装“矿石”机。一个小线圈、一支检波二极管、一小块吸铁石、一个钻好眼儿的中成药丸黑胶木盒,引出一根天线一根地线就能收听到广播电台的声音了,那感觉真是好玩极了!晚上,当躺在被窝里听着“耳机”里传出的歌声时,心里在为自己的成功作品笑着、乐着。现在回想起来,那可是我接触无线电后的第一件小制作啊!
第二年暑期,初中一年级的我,有幸被学校选送到北京市宣武区少年宫科技组参加再生来复式四管收音机的制作。一共8个半天课程,对于一个只装过“矿石”机且尚未接触物理课电学内容的我,实在是赶着鸭子上架。当时我们的老师叫沈长生,他经常在《无线电》期刊上发表科普文章,是一位小有名气、有才华的教师。课程前几节讲原理,电容、电阻、三极管、串并联电路等等一大堆的概念,听的我是云山雾绕、似懂非懂,整个一个晕头转向。后面的装机课程更是紧张,每人一套散件,电路板是那种打好眼儿的纯胶木板,需要按着原理图自己搭接线路。
我在班里年龄最小,又没有基础,照葫芦画瓢地在电路板上插了一堆零件,七扭八歪地焊接了一电路板的漆包线,到最后一节课时,一部分同学的收音机已经出声了,可我的机器却一声不响,也不知道毛病出在哪里?最后,交作品的时间到了,沈老师看着我焊接的电路板直皱眉头,然后又笑着对我说:“你年龄太小了,看你每次都按时来上课,我介绍你去另外一个无线电报务训练班学习好吗?他们下周就开班”。我欣然同意,心里在想,只要能让我继续学习,学什么都行。于是,沈老师就把我带到报务训练班黄懋广老师面前报到。从此,便踏上了学习无线电收发报的征程。
关于后来训练收发报的几年经历,我暂且放下不提,留作以后专题记述。本文只讲我学习无线电机务的经历。
随着初中物理课的深入,我们开始了电学部分的学习。自认为有点“基础”的我,特别喜欢上物理电学课,学习起来也非常认真,因为,我总想着有一天凭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装一台“多管”收音机,以报我未曾装配好的那台哑巴收音机之“雪耻”。为此,我借来很多初级无线电方面的书籍并利用课余时间恶补概念,后来又接触到《无线电》期刊并被上面登载的一些小制作所吸引。说起《无线电》这本刊物,我还真要感谢它!因为是它吸引着我在中学这几年里对无线电机务的爱好,我用积攒下的零花钱几乎每期不缺地买回来,其实能看懂的那部分篇章也只是初级水平。可你别看就有这点儿“理论”,却总想拿起电烙铁试着焊接点东西。
为了早日拿出作品来,我把家长每个月给的5元钱零用费积攒下来,经常坐车到西四、八面槽、灯市口、骡马市、永定门设立的电子零配件服务部买点儿处理品零件回来,什么电阻、电容啊,二极管、三极管呀等等,凡是认为以后能用上的小东西都买回来,零七八碎的攒了一大抽屉,虽说当时物价很便宜,但就这样也总是入不敷出。那年月的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为此,我真不知道少吃了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