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专业通信中,作为莫尔斯电码技术,虽然,在工作模式上以高速数传取代了传统的CW手工操作,但是,它在无线电通信广泛应用中仍有无法超越和长久的生命 力!尤其在业余无线电通信中,仍然吸引着很多爱好者的不断追求和学习。莫尔斯电码作为一项神秘、古老的“世界艺术”,我们爱好者应怎样掌握它?该如何发扬 光大并继承下去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今,看到许多对莫尔斯电码怀有浓厚兴趣的HAM正在努力地学习收发报技术,不禁,使我想起了少年时期曾参加无线 电收发报班正规学习、刻苦训练的一段经历,借此机会,我想介绍给大家,以达到同广大CW爱好者们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目的。
说起我学习莫尔斯电码,那还真算是“科班”出身了!一九七四年八月,不满十四岁的我,被学校推荐到北京市宣武区少年宫参加无线电收发报班的学习。那时,宣 武区少年宫是以师资力量雄厚、基础设施齐全而享誉北京城的,我暗自庆幸自己能有机会来到这里参加科普培训。这次招生共有60名学员,年龄都在13岁-15 岁之间,全是从各学校选派上来的。我们被分为2个班,每周上课2个半天。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第一节课,由启蒙老师黄懋广给我们讲述了学习无线电收发报的意义。他曾是参加抗美援朝部队的老报务员,转业后经深造学习成为校外科普老师,我被他讲述的生动内容和拍发莫尔斯电码的嘀嗒声所深深吸引,听着简直就入了迷,幻想着自己也有一天头戴耳机、手持电键像电影中的镜头那样跟随首长身边 工作,成为战场上的重点保护对像,该有多神气啊!美丽的幢景、求知的欲望,促使我从此一如既往地踏上掌握莫尔斯电码收发报技术的学习之路,没想到这一学就是近三年的业余时间。此事多年后回想起来,当时能让我始终喜欢并能坚持学习下去的动力,就是来自于这第一堂生动的启蒙课!
接下来学习,是由少年宫聘请的驻北京卫戍区某通信团一位电台台长来讲课,内容是先从抄报座姿、握笔及抄报纸的摆放讲起,他边讲边示范,同时为我们纠正着姿势,一招一式都是按照部队的标准要求,其目的也是为今后我们抄高速报打下良好基础。之后,是讲述莫尔斯字码26个英文字母,为了便于记忆,他把有规律的电码顺序地编排在一起带领大家齐声朗读,同时,还让我们抄写在小卡片上并揣在身边,供其随时查看和背诵。那段时间里,莫尔斯电码的嘀嘀-嗒嗒声经常萦绕在我 脑子里,没事儿时,就拿出一张草稿纸边写字母边默读莫尔斯码电信号,就连上街听到汽车的鸣笛声都在反应是哪个电码?也许是年龄小、记忆好、反应快的缘故,我没觉得费劲儿,很快就把26个莫尔斯电码熟练地背记下来并能听音频振荡器发出的电信号抄写电报了。
训练初期的我,同其他学员一样,由于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导致出现抄收“串组”或错、掉电码超出标准的现象。抄报时的紧张情绪与“走神”儿同时袭扰 着每一位学员,对于我们抄收每100组报文都是一种学习毅力的考验。随着训练强度增加和抄报速度的提高,教员也在不断地告诉我们如何掌握抄报的技巧:一是 训练中不能养成边听电码边默读的习惯,要练习用大脑直接反应电信号。二是当抄报速度达到40码/每分钟以上时,必须学会抄报“压码”技巧,否则,抄报水平 将无法提高。三是当需要头戴耳机抄收时,要练习用一只耳朵主听另一只耳朵辅听电信号的
报务竞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