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268阅读
  • 7回复

七十五年的回憶(ZT)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G3AIE
 
发帖
96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9-12-26
自:馮之洵 / bv2da ex c1jf, xu4jf, xu8jf, xw8bp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一轉眼已到講古的年紀,趁著 alzheimer 〈健忘症〉未來之前,寫點回憶。



  1921 年,我出生在北京三眼井,西向不遠處為煤山外牆,向南百米是北京大學;小學生活已記不清,只記得喜歡在上學途中的路邊小攤子上,買一片青箭口香糖,薄荷口味的,和現在的完全一樣,算來它應有百年的歷史。




礦石機的時代
  進入初中不久,北京起了一陣礦石機的颱風 (typhoon),許多報上都登載如何做礦石機,也有很多單幫客在家中開起無線電店。我想這大概是因為北京廣播電台開始播音的關係。也由於礦石機,這才使我對無線電發生興趣。



  什麼礦石最好,當然是德國 wisi 牌的最好;什麼耳機最好?當然是德國德律風根 telefunken 的最好。那時希特勒剛剛上台,中國人很崇拜他,要是和德國一樣強,那該多好。



  家父於財商學校畢業,精英、德文,在洋行做職員。記得他是先在一家賣啤酒的公司就職,後來轉入世昌洋行,進口 lysol 消毒藥水。不久,家父轉入歐亞航空公司,那是由中、德兩國合辦的,目的是要找出一條由亞洲到歐洲最短的航線;在中國自上海到哈密,已經成功,但一直無法成功穿過鐵幕。



  唸完初中二年級,家父由北京調往上海總公司,我們全家也搬往上海。到了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吃香蕉,因為香蕉在北方很貴。




「亞美公司」、「中雍公司」
  上海是全國最進步的都市,有好幾家無線電製造公司,其中有兩家較為有名,就是「亞美公司」和「中雍公司」。亞美出版有「中國無線電」雜誌,中雍出的是「實用無線電」雜誌;最流行的美國雜誌是 gernsback 編的 "short wave craft",當然也有 qst;飛利浦公司也出版有一本薄薄的雜誌。我每個月買一本「中國無線電」和「實用無線電」雜誌來看。「實用無線電」雜誌有位顧公林先生 (xu8kc),專門介紹各地的業餘電台,因此才知道什麼是業餘無線電。




燕京大學
  那時候的電台不多,而且都在租界內,因為租界比較開明,玩發射機並不犯法,唯一例外的就是北京燕大。



  燕京大學是一所私立的美國教會貴族學校,學生多是美國藉,是老華僑送子弟回國學習祖國文化的唯一學校,校長為美國人, 1948~49 年擔任美駐華大使,所以這是一所特別的學校,學生擁有較大自由;當局也另眼看待,讓這些學生可以玩發報機。



  我記得起名字的只有譚約翰 (ex xu6mk)、梁耀寰、鄭觀森、鄭觀淼,呼號已不記得。梁君後來在昆明見到,他在西南聯大教書;譚君也在重慶的美國新聞處見到,他在新聞處任職。其他較有名的有濟南的黃小芹 (ex xu3st)。




xu801「收聽電台」
  杭州的趙振德先生 (ex xu8ux),我本不認識,因他在雜誌上提倡「收聽電台」,說從收聽電台可以學習到業餘通訊的技巧,將來成立電台時,就不會有困難;我立刻寫信給他,他給我一個收聽電台的編號 "xu801",可見響應的人不多;當時局勢混亂,又有日本虎視耽耽,居住租界外的人哪敢因為玩無線電而犧牲性命。 "802" 不知是誰,"803" 是章錫圭,我認識他,因為他住離我家很近,常常到他家去,同他學習裝 30 號真空管收音機的方法。




ccrcc「中國振中業餘無線電會」
  那時有幾位同好,每月在南京路中國國貨公司樓上的「中央通訊社」俱樂部聚會,趙振德每月自杭州來上海參加聚會。那時雖有會,但並無名稱,所以趙先生取了一個名字叫「中國振中業餘無線電會」,社址在杭州 ymca,由趙出任會長,英文名叫 "ccrcc",在中央通訊社俱樂部成立,共有十餘人,我也在內;那是高一上學期的事,當時並攝影留念,我的年紀最小,只有 16 歲,同時拍照的人大概都已經 silent key 了。可惜這麼珍貴的照片,卻因文化大革命肆虐,不幸被家人燒掉!



  "ccrcc" 以後是否先改為 "crc"?什麼時候改為 carl?我已完全不記得,可能是我離開上海後的事。有位朋友,自無線電學校畢業,發報機不敢帶回家,廉價賣給我,可是雜牌變壓器品質太差,用沒多久就燒壞。




xu8jf
  我那時用 xu8jf 的呼號在 14mhz 通過幾個電台,ka 菲律賓〈當時為美國屬地〉、 pk 印尼〈荷蘭屬地〉、 vk 澳洲,記得這位澳洲電台曾以 cw 發問,我抄成 "a6at is ur outfi?" 當下一時愣住,無法回答,他再問一次,我也不能回答;幾天的苦思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是問我 "what is ur outfit?"



  當時中日已開戰,怎麼敢玩發射機呢,因為我家在法租界,租界是八國聯軍後的產物,日本人不敢進來;當時每一聽到飛機聲就跑上屋頂陽台,「欣賞」中日空戰。租界在抗戰勝利後收回〈除香港外〉。租界雖是國恥,但也有很多好處,如無租界,中國還要更落後。



  趙振德住在杭州,並無租界,現在回想起來,他爸爸一定是個大官,警察才不敢碰他。其次在聚會中看到 xu8zt,那時我十六歲,張讓之已是七十多歲的老先生了。



  不久到了考試升學的時候,不得不放棄無線電,後來又經香港、海防,到昆明去升學。




大學時期
  幾年大學的生活,是很辛苦的,為了躲避空襲,學校搬到鄉下,未想到鄉下竟有如此多的寺廟,可供作教室和辦公室,想以前佛教一定很興盛。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學校也不收費,還有免費伙食,八人一桌的菜,一個人可以吃得很飽,八個大男人共用,常常有吃不飽的感覺。各地省政府也發少許零用錢,是不夠用的;每天早上有附近的婦女收衣服去洗,價錢很便宜,每人有一個小圓鏡、一把小剪刀,每天早上對鏡剪鬍子。



  那時的大學生不多,我們這一期醫學院有二十幾人、機械系三十人、土木系二十人、電機系五人、生物系二人、數學系只有一位女生、化學系六人。學校每月發給每人一斤菜油,晚上在一根光〈一根燈草的菜油燈〉下研究電學,好在大學的課程不多,平均上午一堂課,下午一堂課。於是問題又來了,這麼多空閒的時間如何消磨呢?禮拜天有各級間的籃球、足球比賽,平時就找三個人,一起打橋牌,個個都成了橋牌專家。



  這是當時生活的情形,由於希特勒的節節敗退,生活艱苦,什麼向希特勒學習,將來去德國留學回來為國服務的高尚理想,頓時化為泡沫,已修正到趕快畢業,賺了錢,先把肚皮填飽,再談其他。抗戰生活實非現在富裕的台灣人能夠想像,當年從重慶回到上海,破衣服、破鞋子,形同乞丐。




中央航空公司
  德國人退出歐亞航空公司,改名為中央航空公司,畢了業就入中央航空公司做事,在重慶電台。業餘無線電早已放棄,也知道有戰時服務團,可是沒有自己的收音機、發報機,是沒有資格參加的。



  有一次中國航空公司招考人員,因為中國航空公司薪水高,我去應考,已被錄取,並且預定兩天後飛往印度加爾各答上班。不巧的是日本當晚宣佈無條件投降,所以打消了去印度的念頭,還是先回家比較好。




戰爭 -- 業餘無線電發展之阻力
  在日本宣佈投降後,空中立刻有各地的美軍業餘無線電台呼叫 cq,以 guam 關島最多;我也把公家電台機器的週率改到 14mhz 做 qsco,當時有個美國電台呼號 wta,他回答每一個 cq,說現在戰事雖已停止,但業餘無線電尚未開放,請停止工作,等待正式開放後再開始工作;他也曾回答我的 cq,也如是說,可是空中的電台都不聽他的話,照樣 oso,這是日本投降後幾天的事。



  過了年,我還留在重慶,五月五日參加了一次空中年會,是由朱其清先生主持,在上清寺廣播大廈舉行,有當年 ost 雜誌上的照片為證,我曾在台北舊書攤上找到這本雜誌,可是去寮國後,回家已找不到。後來由重慶調到南京,我也做了 6l6-807 的 copa (crystal oscillator and power amplifier),大概有 50w 的輸出。



  當全部班機返回上海之後,電台關閉,我就用我自己的發射機工作一、二小時,因為那時電台少,又都用石英控制,所以 qso 並不像現在的方便,譬如自己的週率在 14010,回答的電台卻可能在 14100,好在當時的收音機在刻度盤上整個 14mc 不過 3/4 吋,找起來並不太難,只要多呼叫幾次對方的 callsign,也能順利通到。至於 vfo 方式,那是幾年以後的事了。



  個人認為,戰爭是我國業餘無線電發展之最大阻力;抗戰勝利後,見無日本間諜之慮,電台數量增加快速;不久因匪諜之恐怖又來,電台數量遽減;而台灣早期實施的戒嚴時期,更無益業餘無線電發展。




從 xu8 到 c1
  後來有人提議,我們既已變成四強之一,為什麼英國用 g,美國用 w,而我們用 xu 呢?我們也要用一個 c 字。於是,xu8 變成 c1。至於何年何月改的,已記不清。編按,據李歐儒 (exc1sl, xu8sl) 回憶, 1946 年 1 月 1 日起廢除 "xu",改用 "c" 字呼號首。



  當時 carl 的辦事處也在南京,就在朱其清先生的家裡,業餘無線電執照由他簽發,我會去過他家多次。有了執照,每月有人來查訪一次。




collins線路
  大戰勝利以後不久,collins 推出一種完全創新的設計,週率準確得和 frequency counter 一樣,刻度盤每轉 100 度,每度 1kc,是業餘收發機的一大革命。雖然很好,但是價錢太實。多年以後,大概等他專利期滿,所有的機器都採用 collins 式線路。



  collins kwm-2 是很出名的機種,我在 xw8bp 也用過,但它有一缺點,假像週率的干擾 (image frequency interference),後來由日本公司把第一變週改高。於是自 1970 年左右問世的 yaesu ft-100 起,業餘機器已是日本人的天下。




xw8bp寮國 1961 ~ 75
  1949 年由南京調往香港,又來台灣,1950 進 cat,1960 調曼谷。這十幾年是業餘真空期,1961 又調往寮國永珍,一去 15 年。其間由於我一直想能有機會再操作業餘無線電台,先是買了一台 trio 收音機來聽,等了 6、7 年,終於等到,我住的公寓裡來了一位新鄰居,後來知道他是電信局顧問。當時菲律賓政府有錢,永珍的幾條大馬路都是菲人出錢造的。政府中也有大批菲人顧問,僱用了很多菲人,菲人就造馬路,開設醫院回報。



  我在寮國並未自動申請電台執照,因為我不是寮人,且寮國當時正在戰爭中,幸而有位鄰居是電信局顧問,立刻向他要了業餘電台申請的表格,不久就批准了。順利取得執照,呼號 xw8rp。那時沒有 yaesu,也沒有 kenwood、 icom,只有一個 star 公司出品的 st-700 xmtr 和 sr-700 rcvr,我馬上用空運買來一套機器,當時美金 1 元 =400yen,所以很便宜,天線 mosley ta-33jr,連航空運費、關稅,共 us$200。





zone 26風雲一時的唯一電台
  多年的願望如願了,十分高興。我於 1967 年底以 xw8bp 呼號開始工作,因 xw8 的電台少,極受歡迎,一共做了 8 年,very very active!



  當時正是太陽黑子最高點,所以主要是件 28mc cw 和 ssb,那時泰國、越南、高棉、緬甸都沒有電台,新加坡、馬來西亞電台也很少,我幾乎成為 zone 26 的唯一電台。只有兩次例外,因水災而停止工作,飛機都遷往泰國烏隆 (udorn)。本來我以為水退了就沒事了,飛機又可照常飛行。其實不然,機場留下了約一米高的泥土,用幾十部卡車,一個月才運完。



  1973 年國際油價飛漲,像 air america 這樣大的公司,也不得不逐漸休業,於是我就轉入寮國航空公司。1975 年寮共入城,我才離開永珍,幸好沒有遇到像高棉、金邊的大屠殺。





bv2da 台北1985 ~ 93
  回到台灣後又是 10 年真空;1985 年 9 月起才開始工作,又遇到太陽黑子的最高點,工作得十分順利,一直到 1993 年太陽黑子減少,幾乎撫無台可通。







  1989 年 6 月,由於減肥不當,引發心絞痛,四年來,身體情況依舊,並無異狀; 1993 年才覺身體漸弱,無力自己煮飯,這才離開台北。本擬去寮國定居,可是經過 20 年的變化,除了老房東外,認識的人都已找不到,以前鄰居〈移民局的高官〉也不見了,無法居留。所幸在泰國居留方便,「老人」只要有 20 萬的銀行存款,即可留下,我就用這辦法,居留泰國,將來如何,不能預料。








  本文的目的,就是補充一點中國業餘無線電的歷史,句句實言。本刊老人讀者中,當年如曾參加 ccrcc,或存有成立大會照片者,請來信惠賜本刊。



  我總認為,趙振德與顧公林先生是我國業餘無線電史上的二大功臣,讀者中如有二位先生在世時的事蹟,亦請惠送本刊刊登。


(图片略)
--------------------------------------------------------------------------------
离线BD4HZ
发帖
1515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12-30
这么多人看了,怎么没人回帖呢????我也飘过吧
离线踪影全无
发帖
215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12-31
收藏!
冯之洵前辈的qsl卡:
离线踪影全无
发帖
215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12-31
xu8ux/xu5ux/赵振德前辈的qsl卡:
离线踪影全无
发帖
215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2-31
xu8ux/赵振德前辈的一篇文章,刊登于民国28年(1939年)11月25日出版的《qsl 业余无线电半月刊》(第六期):
(后期按原版重新整理,未作任何删减、改动)
离线踪影全无
发帖
215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1-03
......................
离线BG3AIE
发帖
9608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1-03
很珍贵的资料。
离线hampig
发帖
3348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1-03
历史啊
。。。。。。。。。。
该死的小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