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44阅读
  • 1回复

精密测向 助 神舟飞船 安全返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ocool
 
发帖
2074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6-12-19
惊涛骇浪中的特殊船队——交通部救捞系统参加“神舟六号”发射应急救援工作纪实


  10月12日上午9时18分,在西起连云港、东至关岛以北太平洋长达2000余海里的水域承担“神舟”六号上升段海上应急救援任务的交通部救捞系统所属的东海救助局“德意”轮、北海救助局“德翔”轮和南海救助局“德进”轮几乎在同一时间响起了电话铃声,当话筒中传来北京任务联合指挥所“飞船发射成功,你船任务解除”的话语时,各船驾驶台内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这是80多名参战救助船员对祖国的忠诚心声——

“三朝元老”——“德意”轮

  “德意”轮是救捞系统第一艘参加“神舟”飞船海上应急救援工作的救助专用船,曾于2002年和2003年分别参加了“神舟”四号、“神舟”五号飞船海上应急救援任务。根据交通部救捞局安排,“德意”轮在相距上海港2400海里的c区规定海域执行任务。
  一、汗水谱写了救助情怀
  按照交通部救捞局指示精神,“德意”轮要与参战兄弟船舶一起完成救援打捞设备的改装和航天员医疗舱室的改造工作,并通过总装部的年严格验收。这样,“德意”轮于8月1日完成长江口“东海一号位”救助待命任务后准时返回外高桥救助码头的。
  8月3日上午,烈日当空,溽暑炙人,“德意”轮按计划如期进入立丰船厂。根据事先确定的海上应急救援工作方案,“德意”轮和兄弟船舶都要装载高海况条件下收回返回舱的专用打捞设备和器材,船上还要配备精密测向仪还将住舱改为临时手术室。因此,改装工作量十分巨大,这项工作一直进行到9月7日,历时40天,救助船员和船厂工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时任“德意”轮政委的施永祥在工作日记中均有精彩的描述——“德意”轮已有16年的船龄,平常在船舶保养、维修工作确实抓得很紧,按月度保养计划每天组织进行,保证各种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在装配阶段,机舱在轮机长蒋文辉、大管轮王玉的带领下,对机舱管理严格规范,做到了甲板机械液压油冷却器管疏通,左右克令吊液压油管冷却器疏通,还对1号锅炉热水循环泵拆检,确保蒸汽回气冷却器疏通。机舱工作人员冒着高温在甲板、机舱内挥汗抓紧保养,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忘我工作,为的是始终保持主副机和主要机械设备状况良好。
  救助船员是好样的!
  二、耐心“恭候”大风浪光临
  9月9日,长江口海域迎来了难得的好天气。上午10时,“德意”轮驶离外高桥救助码头,于15时20分到达浙江嵊泗海域即开始演练,演练的科目是模拟打捞返回舱。为了达到实战效果,演练使用的返回舱全部采用真实返回舱的形状、容积和重量,整体重达3吨,粗看起来和真实的一模一样。今年31岁的大副丁喜喜是第二次参加“神舟”飞船海上应急救援工作,与丁大副有过同样经历的还有机舱的两位轮机长蒋文辉和龚振华,前者曾参加过“神舟”四号飞船海上应急救援工作,与丁大副搭过班;而后者则参加过“神舟”五号飞船海上应急救援工作,这次东海救助局特派两位资深轮机长同时出航,体现了对“神舟六号”海上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两位轮机长对海上应急救援胸有成竹,为了保证海上应急救援工作,确保船舶机械性能十分重要,他们经常参加机舱值班,和轮机员一起按时巡查主副机,发现故障及时排除。中年船长薛忠林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救助船长,有过环球航行的经历,他对这次远航充满信心.他知道,这次保障任务要求船舶出动快、救助有成效,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失误将对航天事业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必须慎之又慎。作为一名救助船长,薛忠林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他认为,和“人命救助”一样,救助船早一分钟到达,就是给遇险者多一分希望,一定要分秒必争。当天演习时间达3个多小时,救助船员全力以赴,精神可嘉。
  9月10日全天,对“ 德意”轮船员来说,是收获最丰厚的一天。上午8时零5分,随着指挥长张建新一声令下,“德意”轮上的模拟返回舱被龙门吊机缓缓地放到海里,随即,船驶离约1海里距离后调过船头,开始搜寻返回舱,此时,位于船右舷的拦截臂已经进入工作状态,成90度角,伸出约16米,专业负责打捞网的3名渔机所网师则紧张地施放打捞网。驾驶台上,薛船长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前方漂移的返回舱,不时地发出舵令:左舵2,前进3!好眼力,救助船在薛船长指挥下不偏不倚地将目标紧紧锁住,返回舱顺利进入打捞网,8时45分,返回舱又被龙门吊机吊起置放于扶正水池。回收打捞网,拦截臂回位,第一次演练就此完成,整个过程操作的熟练程度明显提高。第二次演练于10时05分开始,每个动作做得更加从容、准确。
  今年第15号台风“卡努”和救助船员不期而遇。当天下午,海域风浪增至6级以上,指挥长张建新和“德翔”轮、“德进”轮指挥长及时沟通,决定“恭候”台风的到来。果然,5个小时后,海面风雨大作,风力骤增至8级以上,小山似的海浪扑向救助船,张建新感到现时海况已符合“高海况训练”的要求,机会难得。于是,3艘救助船一齐备车,18时正,夜海演练开始了。投放返回舱、拦截、起吊、扶正,不到半个小时即完成。
  救助船员训练有素。
  三、打开准备好的香槟
  现在,时间已经是10月11日,“德意”轮放漂待命。上午8时30分,薛船长按照常规启用远程可视电话,向交通部救捞局值班室报告船位。
  14时45分,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通过可视电话与指挥长张建新对话,他首先代表部党组对“德意”轮全体船员海上十多天的辛劳表示慰问,希望大家保重身体。他还询问所在海域的气象情况,勉励大家尽心尽责,确保完成任务。张指挥长代表全体参试人员感谢部党组的关心和慰问,决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成好任务。
  16时45分,北京又传来令人无比振奋的消息:12日9时正将发射神舟六号飞船。张指挥长即刻召开指挥组成员会议,部署工作。“德意”轮进入滞航待命。
  10月12日,救助船员迎来了太平洋第一个好天气,海域气温28度,偏西风4级,浪高1米 。7时正,全体人员各就各位,所有应急救援设备处于工作状态。
  8时30分,传来北京任务联合指挥所卫星电话指示:现在进入30分钟倒计时。
  8时45分,薛船长命令:我轮进入15分钟临战状态。
  8时55分,北京任务联合指挥所消息:火箭9时正准时点火升空。驾驶台上,指挥组成员以及在场人员的眼球紧紧盯着时钟读秒。时间在一秒一秒的过去,9时18分,又传来北京任务联合指挥所卫星电话:神舟六号已经顺利进入轨道,发射成功。同时,将3艘救助船指挥权移交给交通部救捞局。指挥长张建新抑制不住兴奋大声宣布:解除待命!
  宽敞的后甲板上,张指挥长打开了早已准备着的香槟酒,全体船员发出了一阵又一阵欢呼浪潮,共庆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嚓嚓”的闪光中,救助船员留下了难忘的一瞬间。
  9时40分,交通部救捞局副局长丁平生命令:各救援船现在可以返航!部救捞局党委书记王永明代表部局表示热烈祝贺。
  庆祝活动仍在进行,红布大横幅书写着“热烈祝贺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全体参战人员沉浸在欢乐之中。
  “德意”轮于10时15分正式返航。
  这一天,恰巧是政委王闽榕的宝贝孙子1周岁生日,他心情格外激动,欣然提笔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远在2400海里的太平洋上的我遥祝孙子生日快乐,健康成长,将来成为有用之才,祝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日新月异像卫星上天一样不断攀升。
  负责潜水任务的东海救助局应急反应救助队的青年潜水员夏峰更是激动不已,今年春节后,他荣幸地参加了中国交通青年潜水志愿者赴泰救援服务队,载誉回国后,夏峰参观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这一刻起,他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有机会参加海上应急救援工作,真是心想事成,他如愿了。
离线hocool
发帖
20748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12-19
“数字”德翔

  今年8月1日至10月24日,我局“德翔”轮在执行世人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海上应急保障任务期间,全船指战员以优秀的职业素质,精湛的技术水平和高昂的斗志,圆满地完成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海上应急保障任务,受到总装备部及交通部领导的高度赞扬。执行保障任务期间,“德翔”轮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数字,令人回味!
  一、麦莎中心救助遇险人员96名
  8月5日夜间,正在上海执行“神六”海上应急保障任务的“德翔”轮临危受命,赶赴“麦莎”台风中心,在狂风暴雨和漆漆黑夜中,“德翔”轮苦战12小时,成功救助在舟山群岛遇险的“扬帆2”号、“扬帆3”号、“扬帆4”号和“浩恒12”轮上的96名工作人员,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创造了单艘船舶在狂风巨浪中的救人记录。勇救96名遇险人员的事迹在舟山引起强烈反响,舟山人民把“德翔”轮作为他们的吉祥船,舟山日报记者王立伟一直关注着“德翔”轮在神舟六号发射海上应急保障任务中的表现和行踪,“德翔”轮圆满完成神舟六号海上保障任务后,他立即编发文章说:昔日勇救96人于危难际,今朝入海探舱在临危时,北海救助局德翔轮圆满完成神六应急救援保证任务,祝“德翔”轮永远一帆风顺!
  二、甲板温度50°c
  按照交通部救捞局的统一部署,8月9日,“德翔”轮进入上海某船厂进行神舟六号海上保障任务设备改造工程,此时正是上海最热的季节。
  三、打捞回收舱用时22分钟
  “神六”飞天,宇航员安全是核心。而保证宇宙飞船发射及回收过程中宇航员的安全又是整个飞天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如果返回舱落在海上,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打捞起来,是最大限度的保证宇航员安全的关键。按照规定,救助船必须在接到命令的8小时内找到返回舱,2小时内打捞起返回舱。返回舱打捞训练分低海况、高海况和夜间训练三种,低海况是指海上风力小于6级,搞海况风力在6级以上。9月9日,“德翔”轮等三艘船舶赶赴浙江嵊泗海域展开低海况训练。“德翔”轮是首次参加飞船海上应急保障任务,面对新的任务、新的设备和新的要求,拥有21年船龄的船长郑强仍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打捞返回舱的主要设备由渔机所设计,打捞时长约16米的拦截臂成90度角从船舶的右舷伸出,用渔网拦住从船舶右舷划过的返回舱。 整个过程船舶不能碰到返回舱,更不能漏掉,否则将大大增加打捞时间,首次打捞训练,“德翔”轮虽成功打捞返回舱,但一掐表,足足用掉1个半小时,打捞速度虽没超出规定时间,但不能令人满意。由于返回舱体积小、移动速度快,要在茫茫的大海上迅速的判断其位置并迅速的打捞确实存在不少困难。救助处处长须仁民和船长郑强在认真分析返回舱的运动规律和船舶操控性能的基础上,带领船体船员苦练打捞技术,打捞速度迅速提高。
  9月10日,“卡奴”台风光临“德翔”轮进行实战演练的浙江嵊泗海域,正为缺乏恶劣海况而无法进行高海况训练的“德翔”轮立即冲入狂风巨浪中,在风力超过8级,浪高超过4米的海况下,“德翔”轮进行的夜间高海况实战演练,用时仅为29分钟,取得非常优异训练效果。
  到飞船发射前,“德翔”轮先后进行了7次训练,次次成功,而且时间不断缩短。10月7日,总装备部副参谋长徐宏亮少将对船舶打捞训练进行验收,“德翔”仅用22分钟就结束了“战斗”。“这是我们收获丰厚的一天!”验收结束,徐少将站在“德翔”轮的驾驶台如是说。
  四、船舶单边横摇35度
  虽然“德翔”轮是我局功率最大的海上救助拖轮,但其船型设计并不适用恶劣海况下的海上作业,一旦海上风力超过六级,船舶摇晃的十分厉害,在本次执行神舟六号海上应急保障任务期间,风力一直在六级以上,船舶单边横摇一直在20度以上,特别是在高海况救助演练中,船舶单边横摇达到35度,参加任务的全体工作人员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这次随“德翔”轮出征的我局的船员和工作人员为26人,青岛401医院医生8人,渔机所工程人员4人以及军队方面专家共达44人,远远超出“德翔”轮接待能力。由于床位不够,船上二副、二管以下的船员把自己的床位让出来,给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住,而自己就躺在沙发上、餐桌上或干脆就在地上打地铺睡觉。“德翔”轮副政委安玉辉占据了一只宽40公分的长沙发,天好的时候睡觉还可以,船一晃起来根本躺不住,晃的最厉害的一天他一晚上从沙发上掉下来3次,跌的屁股生痛!几个睡在餐桌上的船员,由于桌子表面非常光滑,风一大更躺不住,大家都争着到值班室值班。即使这样,船员们还要最大限度的照顾好船上其他工作人员的生活。一些初到救助船的工作人员因为更不适用船上的生活,几乎是一直在床上度过的,青岛401医院的一位医生,因晕船厉害,靠打吊瓶来维持身体基本所需。船上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为他们提供好的伙食和其他生活条件,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太平洋待命583秒,心中祝福100万
  10月10日3时,按照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的要求, “德翔”轮到达指定的a海域,此时海面上涌浪巨大,轮船左右摇摆达到20度。此时,距离神六发射时间12日9时,还有两天多时间。
  到达指定海域后,德翔轮对应急打捞程序又重新演练了一遍,包括发现、打捞、开舱、救治等各个重要环节又重新做了温习。
  12日6时,船舶起锚、备车;7时,船员对救捞设备又做了重新检查;8时,除了有专人负责与北京指挥大厅内的任务联合指挥中心联系外,其他船员、医务人员大家各就各位;8时30分,所有救捞设备全部开启。
  9时整,神六在长征二号火箭的拖举下,在地动山摇的轰鸣声中拔地而起。
  几乎全中国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缓缓升起的火箭上,所有人都在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传递着关于神六发射的消息,但“德翔”轮上却静悄悄的,这儿没有广播信号、电视信号,更没有手机信号,大家无法获得火箭升空后的任何消息,大家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但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对神六发射成功、对两位航天员深深祝福!
  1分钟,2分正,3分钟,神舟六号升空后第3分钟是“德翔”轮执行应急保障任务的关键时刻,船长郑强双眼一眨不眨的凝视着远处的海空,操舵员的手心里渗出汗滴,指挥室的空气几乎凝结了。
  589秒,神舟六号发射589秒后,北京指挥大厅内传来指令: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德翔”轮可以返航。听到这一消息,大家被憋得很久的兴奋与激动终于暴发出来,欢呼声、掌声响彻了整条救捞船。

不平静的“德进”轮

  当“神舟六号”成功进入太空,举国关注的时候,一支秘密船队正奉命返航,这支从太平洋深处驶回港口的船队里,其中有三艘就是交通部救捞系统的“德翔”轮、“德意”轮和“德进”轮。我们采访了南海救助局“德进”轮上的有关搜救人员。
  一、为航天员构筑海上生命保障线
  “德进”轮上的任务指挥长黄景是南海救助局的一位打捞专家,曾执行过“神五”发射时的海上应急搜救任务。他表示,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我们的最高使命,救生系统和措施缜密到位。他介绍说,为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在飞船上升段有多种应急救生措施,其中在海上就设立3个应急救生区,包括西起连云港、东至关岛以北太平洋长达2千多海里的水域。“德进”等三艘专业救助船与海军舰船、飞机互相协同、密切配合,共同执行海上应急救援任务,飞船返回舱一旦发生应急溅落海上时,救捞船立即全速驶向北京联合指挥部通报的溅落概位,并接收返回舱的测向信息,途中使用测向仪监测返回舱的方位,尽快赶到并实施救援打捞。同时接收航天员的语音信息,并根据航天员的要求与航天员进行语音通信;全力救援航天员,将航天员和返回舱转运至北京。
  二、 高水平的实战演练
  “德进”轮8月份就奉命由广州北上上海,加装了100多吨高海况(6级风以上)条件下收回返回舱的专用打捞设备。救捞船配备了精密测向仪和图像实时传播系统,还将住舱改造成临时手术室,供抢救宇航员使用。北京航天工程医学研究所的医保人员和部队广州医院医疗救护专家随船执行任务。
  “德进”船长余新红是位广东省青年岗位能手,曾担当过“神五”飞船发射时的海上应急保障救援船船长,有着丰富的海上作业经验。他率领经挑选的优秀船员在长江口不同海况条件下,按实战要求进行了反复打捞训练。
  9月,今年15号台风“卡努”逼近东海训练海区,“德进”轮进行了一次夜间打捞训练。海上阵风已达8级,还不时夹带着阵阵暴雨,能见度经常只有1海里远。船长根据风向和水流的速度,熟练地操船向目标驶去。各岗位操作手在指挥长和船长的口令下,熟练地伸放出拦截臂,展开打捞网。尽管海上风急浪高,打捞船摇晃厉害,但模拟返回舱准确地进入网囊,顺利地打捞上船。
  余船长说,返回舱一旦溅落大海,我们要在8小时内找到返回舱,2小时内把返回舱打捞上船。国庆期间,解放军总装备部首长来检查训练时,“德进”轮仅用22分钟一次打捞成功。
  三、再大的风浪我们也会跳下去
  “德进”船上的黄环汉和叶惠光是两名年轻但有着丰富经验的潜水员,他们所在的南海救助局应急反应救助队每年都参加许多水上应急抢险任务,使得他们练就了坚强的意志和一身过硬的水下作业的本领。数月前,他们突然接到通知要去北京培训,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他们在总装备部航天工程医学研究所接受了飞船返回舱的水里扶正、开舱和破舱等抢救知识训练。
  他们介绍说,返回舱溅落海上时,如果发生漏水,返回舱会倾斜沉没,这将极大威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这时他们要立即跳入大海,对携带的特制橡胶扶正装置充气,尽快扶正返回舱。当返回舱被打捞到船上后,他们将用特制的钥匙拧开舱盖。如果舱盖发生故障无法正常打开,他们就要用专门的工具破开舱门,然后和医保人员一道扶出宇航员。如果发现宇航员受伤了,他们将用吊绳把宇航员连座椅一起吊出来放入升降机,以最快的速度送进船上的急救室。
  看到两名潜水员在训练时展开的开舱和破舱所要使用的工具,深深体会到他们的责任重大。这两位小伙子坚定地说:“为了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再大的风浪我们也会跳下海去。”
  四、我希望是一次平静的航行
  海上应急救援工作对于提高航天员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海上应急救援工作能否及时开展并顺利完成,直接关系到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的完成,更关系到国家的形象,责任十分重大。
  出发那天刚好是国庆黄金周刚刚过,“德进”船上燃起起航的鞭炮,徐徐离开上海基地码头。虽然他们做好了应急打捞的一切准备,但并不希望事情真的会发生,衷心祝愿我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成功。船长住舱里放着一支大瓶的香槟酒,他说这是“神六”发射成功的庆祝酒,我们希望这次和“神五”一样,是一次平静的航行,平安无事地回来。
  “德进”经两天两夜航行,全速驶向东方,准时到达1500海里外的b海区。该指定海区位于硫磺列岛附近,搜救范围达800平方公里。
  最紧张的时刻是接到飞船准备发射的命令,进入倒计时口令时,船上每个人都屏息敛气,紧绷着神经等待着最激动的时刻……当北京联合指挥部通过卫星电话通报飞船发射成功喜讯时,“德进”驾驶台爆出一阵阵掌声、欢呼声。船长立即用广播向全体船员报告,静谧的大洋深处,回荡着人们的欢声笑语。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3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神舟”六号发射成功,9时40分,一声高亢的汽笛——船长在驾驶台宣布:“我们完成了预定任务,现在奉命返航!”

(霍福廷 唐盘润 王祖毅 宋立仕 周万里)